[拼音]:fuyinji
[外文]:duplicator
由書寫、繪制或印刷的原件復制出副本(復印件)的裝置。它與鉛字印刷、蠟紙油印、膠版印刷等裝置的主要區別是:不需要專門制作中間印刷版(母版)而直接得到原件復印件。復印份數較少時,尤為經濟。復印迅速,操作簡便,可提高辦公效率。
20世紀初的復印方法主要為藍圖法和直接照相法。1920年第一臺重氮復印機在歐洲問世。由于其使用方便、復印迅速,基本上取代了藍圖法而得到廣泛的應用。1938年,美國人C.F.卡爾森發明了靜電復印法,后由巴梯紀念研究社和哈雷公司(現名施樂公司)加以發展而實用化。1950年前后,相繼出現了利用光化學和熱化學成像原理,使用特種感光紙和感熱紙的復印方式。1960年第一臺普通紙全自動 914型靜電復印機開始出售。自此以后,除重氮復印機仍廣泛應用于復印工程圖紙外,其他類型的復印機逐漸被淘汰。靜電復印機成為最主要的復印裝置。
目前使用的復印機屬模擬方式,只能如實進行文獻的復印。今后復印機將向數字式復印機方向發展,使圖像的存儲、傳輸以及編輯排版(圖像合成、信息追加或刪減、局部放大或縮小、改錯)等成為可能。它可以通過接口與計算機、文字處理機和其他微處理機相連,成為地區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功能化、彩色化、廉價和小型化、高速仍然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復印機按產品類型分為普通辦公用、工程圖紙、閱讀、彩色及微型和傳真復印機;按工作原理分為光化學復印機、熱敏復印機、靜電復印機3種類型。
光化學復印機復印方法有5種。
(1)直接照相法:是1950年前資料復印的主要方法。用高反差相紙代替感光膠片對原件進行照相。
(2)藍圖法:復印紙表面涂有感光鐵鹽,與透明或半透明原件疊在一起進行接觸式曝光、顯影后形成藍底白線圖像。
(3)重氮法:復印紙表面涂有感光重氮化合物,其成像方法與藍圖法相似,但較藍圖法復印質量好,使用簡便。
(4)擴散轉印法:含有氯化銀的負片紙與原件一起進行反射式接觸曝光(面對面),然后與另一無感光作用的正片紙合在一起進行顯影,負片紙上的氯化銀擴散到正片紙上并還原為金屬銀而成像。
(5)染料轉印法:與擴散轉印法相似,區別在于負片紙顯影后生成黑色染料,可轉移到普通紙上。
熱敏復印機應用熱化學成像原理進行復印。將表面涂有熱敏材料的熱敏紙與原件貼在一起,利用原件黑色圖像部分吸收紅外線迅速轉變成熱,反射到與原件相接觸的熱敏紙上而生成黑色沉積物,即形成復印件。
靜電復印機利用物質的光電導現象與靜電現象相結合的原理進行復印。常用的感光體有硒鼓、氧化鋅紙、硫化鎘鼓和有機光導體帶。復印方式有間接式和直接式之分。
間接式靜電復印步驟(見圖)為:首先用高壓電暈放電使感光體表面在暗處充上靜電荷;然后對原件進行曝光,曝光部分靜電荷消失,其余部分靜電荷保留,形成肉眼看不見的靜電潛像;再用顯影劑將靜電潛像顯影成可見的墨粉圖像;將墨粉圖像轉印到普通紙上,加熱墨粉使其熔化而定影在紙上,即得到復印件。定影后的復印件和普通印刷品一樣能長期保存。除去轉印后殘留在感光體上的墨粉,清潔后的感光體可立即再用。

直接式靜電復印的感光體為氧化鋅紙,最終的圖像直接定影在該紙上,不需轉印和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