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ngqingsuan
[外文]:hydrocyanic acid
HCN 又稱氰化氫。無色、劇毒、有苦杏仁氣味的揮發性液體,沸點25.7℃。溶于水,易聚合。廣泛用于制造有機玻璃、金屬氰化物及用作乳酸和三聚氯氰等有機產品的原料。
生產方法
工業上氫氰酸最早是由甜菜糖殘渣制造及由焦爐煤氣中回收。1929年德國法本等公司開發了甲酰胺脫水制氫氰酸的方法。1930年德國L.安德羅索夫提出由甲烷、氨和空氣合成氫氰酸的方法,1948年實現了工業化,稱安德羅索夫法。50年代聯邦德國迪高沙公司開發了甲烷氨化脫氫法。1960年,丙烯氨化氧化法生產丙烯腈獲得成功,由于此法副產大量廉價的氫氰酸,其他生產方法的發展遂趨于停滯。
甲酰胺脫水法使用鐵或鋁的磷酸鹽為催化劑(見固體酸催化劑),在管式反應器中使甲酰胺在380~430℃及減壓下進行脫水反應:

生成的氣體中氫氰酸含量高達60%~70%,可直接進行液化,氫氰酸選擇性為92%~95%。由于安德羅索夫法的發展,本法已基本被淘汰。
甲烷氨化氧化法即安德羅索夫法。是將甲烷、氨和空氣脫機械雜質、油脂、硫化物后,以空氣/(CH4+NH3)為2.7~3.2,CH4/NH3為0.9~1.2的摩爾比混合,于1000~1200℃快速通過鉑-銠網(見金屬催化劑)產生甲烷氨化氧化反應生成氫氰酸。其反應式為:

這是一強放熱反應,主要副反應是甲烷部分燃燒生成CO、CO2及H2等。為了防止產品氫氰酸在高溫下分解,要求停留時間很短,反應必須在0.03s內中止。反應氣體需在廢熱鍋爐中驟冷到400℃以下,然后用酸性硫酸銨溶液吸收未反應的氨。用冷水吸收氫氰酸,含氫氰酸的稀水溶液經精餾得到純氫氰酸。選擇性以甲烷計約為88%,以氨計約為87%。此法在合成氫氰酸各方法中占優勢。
甲烷氨化脫氫法即迪高沙法。以甲烷和氨為原料,反應在涂有鉑、銠或鋁催化劑的剛玉管中進行,反應溫度1200~1300℃,同時有氫氣生成:

這是一吸熱反應,反應熱由加熱爐供給。氫氰酸選擇性以甲烷計為90%~91%,以氨計為83%~84%。
丙烯氨化氧化法由丙烯氨化氧化制造丙烯腈時,副產獲得的氫氰酸約為丙烯腈量的10%~24%(質量),是價廉的副產物,但由于和丙烯腈聯產,生產及供應不靈活。另外,丙烯氨化氧化催化劑的改進,也將減少氫氰酸的生成。
安全
有水、堿及鐵屑等雜質存在時,氫氰酸易分解和聚合而引起爆炸。貯存時要求氫氰酸含水量小于1%,并需加入0.06%~0.5%硫酸或磷酸作穩定劑。氫氰酸一般加工成氰化鈉后銷售,在需用氫氰酸的部門再加酸分解;氫氰酸及其鹽均有劇毒,人體口服氫氰酸1mg/kg(體重)即可致死。中毒后應立即用解毒劑(硫代硫酸鈉和亞硝酸戊酯)急救,否則數分鐘內即會死亡?諝庵凶罡咴试S濃度為0.3g/m3。